谅山战役:中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许世友将军下令“片瓦不留”
谅山战役:中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许世友将军下令“片瓦不留”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韩莎莎
编辑|t
引言
“小朋友不听话,要打屁股喽”,1979年1月邓公访美时用这样一句轻松幽默的话,回答了记者关于中越关系的提问,就在不久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1979年邓公访美照片)
就在1939年3月初,谅山战役爆发,面对激烈的战场,许世友将军下令给负责拿下谅山的55军紧急调来300门火炮,并布置任务称“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许世友将军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战争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一、恩将仇报的“白眼狼”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当时世界的大环境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掌控,因此很多国家都不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地位,而中国是第一个承认越南独立并与之建交的国家。
短短几句话我们就能看出,中越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亲密那么简单,在很大程度是一种走过相同道路的共情,更是既往开来并肩作战的伙伴,可为什么曾经这样密切的关系会走到开战的地步呢?
(网图与内容无关)
我们以1965年到1968年的越南战争为例,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越南发动了战争,在南越和北越之间,不断进行分化,同在朝鲜半岛做的几乎没什么两样。
面对越南复杂的国计处境和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国从精神到物质全方位支持其反抗美国的侵略,从经济到军事进行了相当全面的支援。
1965年5月16日周总理亲自接待了越南访问团,表示中国和越南站在一起,坚决反抗美国的侵略作战。同时为了增加越南的国防实力,中国和越南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从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多领域对越南进行长期支援,用以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战事业。
(周总理老照片)
据统计从1965年到1968年期间,中国一共向越南无偿援助了36488吨军事物资,其中包括武器及其配件资弹,以及粮食和医疗药品器械等关键物资。
此外中国还长时间在媒体、报纸和国外会议上对越南进行声援,和越南人民站在一起反抗美国侵略,此外中国还前后派出了约20万工程兵,帮助其构建军事设施,修筑道路,解决了越南人的民生和战斗问题。
(60年代的越南)
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是全方面的,并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无偿援助,为了帮助他们在战场上取得战斗优势,1950年甚至派出了陈赓大将,亲自前往越南进行军事帮助。
可以这样说,越南能够在南北两线战场取得优势,能够赶走侵略者实现南北方真正的统一和独立,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就是这样全方位的援助,越南却恩将仇报。
其实这还要从越南赶走侵略者后说起,当时美国人紧急撤退,遗留下了大量先进装备武器,此外凭借着中国和苏联的大量援助,战后的越南军事实力一度十分膨胀,甚至还公开叫嚣自己是“军事世界第三”。
(70年代的越南西贡老照片)
再加上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越南加大援助力度,导致其在边境地区不只与中国摩擦不断,还走上了侵略地区其他国家的道路。中国一忍再忍,越南却在作死的边缘反复横跳。
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黎笋上台,不仅在海上动作频频,还公开声称“广东、广西也是我们的”,甚至还在越南境内进行了各种“排华”运动,面对越南的频繁调薪,最终决定在1979年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二、谅山战役前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公开文章——《士可忍,孰不可忍》,抨击了越南的挑衅举动,为开启对越自卫反击战举起大旗,越南成为了继60年代的印度后第二个惹火中国的国家。
(人民日报发布的文章版面)
从1978年8月到1979年2月短短半年时间,越南不断在双方边境处制造流血事件,挑衅次数更是高达惊人的700多次,有300多人在这半年中死亡、牺牲。
为了打击越南的嚣张举动,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会议,一致决定给越南“一点颜色看看”。会议第二天邓公电令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将军,即刻调兵前往广西边境,全权负责东线战场军事指挥。
第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紧急前往广西边境,准备开启对越战斗。1979年2月17日,我边防军队正式打响对越反击战,3月1日谅山战役爆发,这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极为关键也是十分特殊的一场战斗。
(现在的谅山)
谅山位于我广西凭祥市以南,距离国境线仅有18公里距离,虽然叫做谅山,但在地形上却属于一个小型盆地,是越南谅山省的中心地带,更是越南北部的重要战略城市,是进军越南首府河内的北部战略屏障,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相当重要。
此外,谅山还是衔接越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加上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一直都是越军在北方地区守卫的战略要塞。对我军来说,如果能拿下谅山,就可以打通通往越南首都的大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正因为双方都知道谅山的重要作用,因此越南方面再次部署了大量兵力,战争爆发后更是紧急调来了主力部队约有1.2万兵力的金星师,专门负责谅山的拱卫工作,随时准备迎战中方军队。
(70年代的越南士兵)
越南方面似乎还是对此部署仍旧缺乏信心,又先后调来两个师的兵力,截止到3月1日开战前,谅山内部和周边部署的越军人数已经高达2.2万人,可见越南方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相当重视。
可以说越南把谅山缔造成了一道最为坚韧的防御线,甚至还自诩其为“不可逾越的要塞”,对谅山的战略部署抱有足够的信心。
在得知关于越南在谅山部署兵力的情报后,我军东线战场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如何破解敌人在谅山的部署,从而拿下该重要阵地的作战任务。
(周德礼)
25日晚,参谋长周德礼在会上进行了相当全面的分析,指出要借鉴此前同登战役的打法,集中火力突击,先瓦解敌人的军事设施和建筑,随后发起总攻。
大家一致同意该策略,许世友将军最后拍板下达正式命令“于27日拂晓开始攻击,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各部队立即执行。”
根据作战部署,55军负责有友谊关方向作战,主要任务是在外围对敌方主要运输公路进行突击,切断敌人的支援部队和关键物资运输,进而保障我方战斗目标的顺利施行,坚决在一周内拿下谅山,消灭敌人的军队。
(我军炮兵老照片)
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完成这次任务,55军决定以炮兵为主要火力,除了自有的4个炮兵团,有紧急从兄弟部队调来5个炮兵团,将其分别部署到主战场的重要点位,以保证每公里的火炮数量在30门以上,对敌人形成高密度炮火打击。
这次的作战任务,55军炮兵部队只有一个目标,将“万发炮弹射进谅山,对其通信、交通和关键军事设施进行废墟式毁灭”,打击越军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到解放军的超强战斗力,从而达到瓦解对方士气,打击敌人战斗力的目的。
(我军使用的火炮)
为了确保战斗的顺利进行,战前我军进行了相当完备的准备工作,不仅修建了紧急物资输路线,还构筑了各类临时军事设施,做好了万全准备,只待指挥部一声令下,万炮齐发将谅山夷为平地。
三、踏平谅山,寸瓦不留
3月1日上午55军炮兵部队首先对敌人发起进攻,246门大口径火炮,按照指定区域划分,进行了重点军事打击,在开战后的半个小时时间里共发射9979枚炮弹,摧毁了敌人33个重要军事、通信设施。
在其精准强大的火力配合下,步兵方面也于步兵于3月2日12时,顺利完成了攻占市区北部的攻占任务,甚至还提前了不少时间。
(网图与内容无关)
3月4日上午,276门大口径火炮调集到谅山以南的指定地点,随后对南向5公里范围内的越军主要制高点和军事设施,再次发动密集猛攻,在10分钟的时间里共打击敌人37个重要据点,发射炮弹5520发,步兵在其配合下顺利通过穷奇河拿下谅山南部。
至此我军以迅猛的作战态势,炮火直指河内,对越自卫反击战反击战也宣布进入尾声。在这两轮战斗中,城内设施全部瘫痪,交通一片废墟。
在我军截获的一组越军向总参谋部的求援信号中,向西描述了这场战斗失利的情况,“敌人火力非常厉害,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我方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能爬山撤退”。
(70年代的河内老照片)
在这场战都中,我军取胜的重要意义,是对首府河内造成了直接威胁,如果继续作战,越南将面临这最后的首都保卫战,为了保证河内不陷入我军之手,越南方面也着急了,开始向苏联求援。
紧急将正在柬埔寨作战的越军304师调回谅山。其实越南的慌张求援大可不必,因为3月5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布,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已达到战略目标,准备从越南撤军。
然而越南方面依旧不知悔改,以为我方撤军是对其妥协,于3月6日派出两支队伍,潜伏进谅山公路以北的509高地等关键据点,妄图对我撤出军队进行军事打击。
(开国上将许世友)
55军指挥部向上请示后下达命令,以两个炮兵群火力为主力,设置三道防线,以保证主力部队安全撤离,执行边打边撤的作战策略。
而越军却依旧沉浸在幻想的胜利中无法自拔,甚至还公开声称他们挡住了我军攻势,挑衅要用“中国人的战术打败中国人”。
这一举动也彻底惹恼了脾气本就火爆的许世友将军,当即致电55军军长朱月华,指示他在撤退时,继续对谅山进行打击,将谅山彻底夷为平地,连一片瓦都不能剩下。
(朱月华)
朱月华军长接到指示后,将两支工兵营部队组成了爆破大队,对谅山继周边地区越军的永久性军事设施,包括军工厂、机场、码头关键单位予以全面摧毁。我们给予越军的各种支援,绝不能成为越南打击中国人民的工具。
很快这支临时组成的爆破大队上报统计,通过探查本次要打击的军事目一共有2962个,需要消耗炸药300吨左右,指挥批准了该项作战计划。
3月8日和9日两天,爆破大队按事先指定的爆破计划,对预定目标进行有序打击。11日完成了对谅山市区的全部爆破任务。
(老照片,与内容无关)
与此同时,我55军各部已有序向国内回撤,期间打退了敌人多次突袭。面对频繁的战斗失利,越南方面依旧死性不改,在我军获取的情报中,越军总指挥部不顾战场实际情况,一直下令越军对我撤出军队死咬不放。
随后55军命令163师炮兵群接到指示:如遭遇越军尾随跟踪,狠狠地打。12日再次发现敌人目标,我军立即对敌人占领区域进行炮击,20分钟发射1000多炮弹,将穷奇河对岸烧成焦土。
截止到3月12日,55军全线撤离完成,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宣告结束。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边境地区的小规模作战始终没有断绝。
(老山战役,老照片)
在持续了7天的谅山战役中,我军合计发射各类炮弹80861发,收缴、摧毁敌人大量武器装备,几乎完成了对金星师的全歼,最大程度消灭了谅山地区的所有越军,完美的做到了“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的战斗目标。
结语
谅山战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打的最痛快的一仗。各军相互配合,完美的执行了每一次战斗任务,谅山地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恢复。
这是对敌人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警示,“朋友来了有好酒”,而敌人只能承受我们的“猎枪”,即便原先是朋友,但在它枪口对准我们那一刻起,迎接他们的只有毁灭。
参考资料
刘俊学. "中国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火炮使用." 科技与国力 000.014(2011):18-23.
祝华新.不能忘怀的——对越自卫反击战30周年祭[J].视野, 2009(8):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