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之舒适圈理论
《认知觉醒》之舒适圈理论
#以书之名#
舒适圈理论的5项内容
1.舒适区:容易因无聊而走神。
2.拉伸区:既有挑战,又有成就,进步最快。
3.困难区:容易因畏惧而逃避。
4.学习要在拉伸区,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进步最快,且容易产生心流。
5.放弃在困难、舒适区学习(感受到的总是痛苦和无趣)
关联自身:读了很多书,记住的内容寥寥无几,因为我只是“默读”或“听”了书(舒适区)。或者由于急于求成,用过多的时间学习,想要马上收获成果,导致过度消耗精力,效率低下,坚持不下去(困难区)。
✡️关联其它:跑半马用600+平均配速有点吃力(拉伸区),530+平均配速后半程非常痛苦,最后被迫降低配速才能完成(困难区),630+平均配速完赛相当轻松,每周都可以来一次(舒适区)。
☸️实际应用:刚开始写日志、反思时,我把具体时间定在每天睡觉前,完成率非常低,总是很不情愿,经常才写几句就放弃了。 仔细分析了我的日程安排,我把任务时间调整到早起后,从此在未中断过[哇R]。 其中的原由:经过一天的繁琐的工作生活,身心疲惫,这时候在去写日志、反思,意味着进入了困难区,很痛苦,我选择放弃。
以上知识点出自《认知觉醒》作者周岭
#读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