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逊·威尔斯丨一个巨人的光荣与失败
奥逊·威尔斯丨一个巨人的光荣与失败
奥逊·威尔斯,一位电影史上的巨人,1975年,AFI授予其终身成就奖。有人评价他是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有人说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电影家,有人说他的《公民凯恩》是电影史里程碑式的作品……but,电影史上没有描述的威尔斯是什么样子?一个历史巨人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background?往下读,你或许会知道更多“非典型”的奥逊·威尔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看电影杂志(ID:moview_weekly)-
去年的5月6日是奥逊·威尔斯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其生前最后一部未完成剪辑的影片《风的另一边》也在去年今天上映,以托对这位电影巨人最诚挚的敬意与哀思。
威尔斯一生不拘成规、才华横溢、他被誉为“现代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的电影巨人,改变了好莱坞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同时也为电影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当然,因其性格上的刚愎自用、狂妄自大,威尔斯荣耀光环的背后是他惨淡落寞的晚年。
奥逊·威尔斯年轻时在CBS做广播
关于《风的另一边》
没剪辑好的《风的另一边》耗费了奥逊·威尔斯最后十五年的时间,直到他1985年去世时,影片仍未完成剪辑,只留下了40余分钟的残片。
就在2014年,Royal Road公司从威尔斯的女儿比阿特丽斯·威尔斯、威尔斯晚年的伴侣欧雅·柯达,以及影片的投资方之一的L'Astrophore公司手中买下了这部电影的版权,并宣布将于奥逊·威尔斯百年诞辰时公映。经过修复和重新剪辑,也许《风的另一边》能成为奥逊·威尔斯继《公民凯恩》之后,最为成功的作品。
奥逊·威尔斯漫画像,艺术家Lind Clark
电影巨人的荣耀
奥逊·威尔斯的艺术禀赋在其少年时代就已浮出水面,19岁在百老汇表演、22岁创建剧团,因把科幻小说《世界大战》搬上舞台而一举成名。之后签约雷电华公司,开始了他的电影之路。
26岁的威尔斯因着一部《公民凯恩》成为了“影史教科书”中的“天才大师”。可惜,这部商业上一败涂地的影史经典成了笼罩威尔斯一生的乌云。
奥逊·威尔斯在《不朽的故事》片场
1970年,威尼斯电影节授予奥逊·威尔斯终身成就奖。1971年,美国电影与艺术科学学院授予其奥斯卡荣誉奖提名。
1975年,美国电影学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只不过,威尔斯均没有到场领奖。对于这些荣耀,他真的没有当回事。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和奥逊·威尔斯合影
天才的自毁之路
奥逊·威尔斯的刚愎自用在好莱坞是出了名的,片子不卖座,全是制片厂的屠害。要求拥有对电影的最终控制权,最后却拖垮了雷电华。因为拍《公民凯恩》严重超了支,到第二部电影《伟大的安巴逊》因为雷电华不敢再投入大量资金而让威尔斯抱怨:
“电影拍不好,都是雷电华的错。”
而第二部电影还没拍完时,威尔斯已经投入第三部电影《千真万确》的拍摄,结果这部电影也不可避免地超支了。故事的结局是,雷电华关门大吉,奥逊·威尔斯就此被解约,连介绍他进公司的负责人都被扫地出门。
奥逊·威尔斯在《麦克白》片场
虽然之后拍了部绝无仅有的卖座之作《陌生人》,但是好景不长,哥伦比亚胆战心惊地给了威尔逊拍摄《上海小姐》的机会,并找来当家花旦丽塔·海华斯力挺威尔逊,可惜因为难懂的剧情还是让这部电影遭遇了失败。
这期间,奥逊·威尔斯不仅让海华斯成为了自己的妻子,还要在电影里把海华斯由红发变为金发,这简直让哥伦比亚公司当时的老板忍无可忍。
Tim Darnell漫画奥逊·威尔斯
再之后的日子,奥逊·威尔斯拍摄的大部分影片都以小成本为主。直到1957年,好莱坞“英雄”代言人查尔登·海斯顿说服环球让威尔斯执导惊悚片《历劫佳人》,可惜最终的成片让环球大失所望,并剥夺了威尔斯的最终剪辑权。事后谈起这部电影,奥逊·威尔斯称环球“完全是重新构筑了一部新电影”,同时,还对海斯顿的演技大肆嘲讽。
奥逊·威尔斯老年发福照
未完成的电影
因为威尔斯一旦对一部电影失去兴趣,他就会不管任何成本问题一走了之,留下投资人在那干瞪眼。所以威尔斯无法和投资人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就因为威尔斯这么任性,以至于在其去世之前,还有除了《风的另一边》以外的19部计划中但未能开拍的电影,这其中包括:
《黑暗之心》(1940年)
奥逊·威尔斯在1940年就撰写了本片的剧本,并设计了部分分镜头脚本,可是因为资金问题始终没有开拍。可惜,后来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了这部电影,并为之取名为《现代启示录》。后来,在1991年一部叫做《黑暗之心:一个电影人的启示录》的纪录片中记录了关于本片的细节。
《凡尔杜先生》(1944年)
这部电影本来是由威尔逊编剧并执导,卓别林主演的。可是拍到后来,卓别林自己买下了电影版权,并在1947年自导自演了这部电影。虽然编剧的名单里有威尔逊的名字,但是卓别林却说“威尔斯只是贡献了想法”。可是按照威尔斯的说法,却是: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是我写的”。
《环游地球80天》(1947年)
威尔斯曾经制作过《环游地球80天》的舞台剧,并有意拍摄本片的电影版。可是后来他自己放弃了这个项目。9年之后,原版舞台剧的制作人迈克尔·托德作为电影版的制片人拍摄了这部电影,并凭借此片拿到了奥斯卡奖。
《千真万确》(1943年)
《千真万确》是威尔斯南美之行的一部纪录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威尔斯的第三部影片。可惜还没拍完,他就被雷电华扫地出门了。之后威尔斯一直希望拿回影片的素材,但雷电华却称,素材“已经遗失”。1993年,部分素材重见天日,并被制片方剪辑成了《千真万确:奥逊·威尔斯未完之作》发行上映。
《堂吉诃德》(1959年)
奥逊·威尔斯很早就开始筹拍这部电影了,但是拍了十年也没完成,最后因为受不住舆论压力而选择了放弃。这部电影最终于1992年被威尔斯拥趸赫苏斯·弗朗哥剪辑完成,并以《奥逊·威尔斯的堂吉诃德》(Don Quijote de Orson Welles)之名,在西班牙上映,可惜反响并不强烈。
来源丨看电影杂志(ID:moview_weekly)
「 关注剧角 」
搜索 剧角映画 或 magilm_forever
关于电影,你总想知道更多
「 联系剧角 」
品牌/项目合作请加微信: christines-zone
内容合作请加微信: lyt20071017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