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令文水中学更名“晋绥五省联防军随营学校”(贺龙中学前身)
贺龙令文水中学更名“晋绥五省联防军随营学校”(贺龙中学前身)
文水城解放后,贺龙下令“文水中学”更名为“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即“贺龙中学”前身
1945年9月2日,文水城解放的第二天上午,贺龙司令员在文水县衙内(伪县政府驻地)召开参战部队营长、地方干部区长以上干部会议。贺龙概括地讲了攻克文水城的战斗经验,对首先攻上城头的八分区二支队和延安炮校十队的精确射击给予表扬,对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任务作了分析。指示部队和地方工作干部,面对蒋介石、阎锡山抢夺抗日斗争胜利果实的图谋,要发扬连续战斗的精神,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说着,他站起身来把县太爷的转椅拨动了几圈,深有感触地说:“这把转椅,由国民党的县太爷转到日伪,现在又转到我们手中。我们还要暂时让阎锡山的县太爷坐一坐,多则5年,少则3年,就会回到人民手中,这是历史的规律。”贺龙讲完,中共晋绥分局党委副书记李井泉重点讲了统一战线问题,他指出,在肃清城内残敌时,对敌伪人员不准抄家。
会后,李奎年县长把起草的安民布告,送给罗贵波政委审阅,罗政委将“打开文水城”挥笔改为“解放文水城”。文水县政府张贴安民布告,以稳定全县社会秩序。同时为肃清城内残敌,铲除特务汉奸,县政府组织军队和地方干部,在全城挨门逐户清查了两天户口。县城的社会秩序很快稳定,居民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贺龙顾不得休息,即召见县长李奎年和文汾武工队政委李凤年,告诉他们主力部队将撤离文水北上绥远,询问他们对撤离工作有何意见。李奎年、李凤年向贺总报告:城里有一所文水中学,现有学生几百人,许多人受革命影响,思想进步,渴望参加革命。贺龙高兴得连声说:“这是宝贝疙瘩!这是宝贝疙瘩!我们老区经济文化落后,斗大字识一箩筐的人就是宝贝,更不要说初中、高中生了。这批读书子弟,军队和地方都需要,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更需要有文化的人哩!”他把木制烟斗送到嘴边,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思索了一会儿,果断地说:“文水城我们可以放弃,但人才我们要争,青年学生我们要争,不能把学生丢下,留给敌人。下午我就去学校动员,争取把学生拉出去,转移到后方,办一所我们自己的学校。”
下午,贺龙司令员在罗贵波政委、李奎年县长和李凤年政委等人陪同下来到文水中学。
消息传开,文中师生一下沸腾起来,很快就聚集在操场上,把贺龙围得严严实实。当罗贵波宣布: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贺龙将军来看望大家时,全场立刻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贺龙站上讲台,首先询问学校情况,而后讲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八年抗战的成绩和抗战胜利后的时局。他说:“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八年抗战中他们几百万军队拉到大后方,站在峨眉山上观战。阎锡山在抗战中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身在晋西南克难坡不抗战,专打抗战的八路军。现在日本投降了,他们一下从大后方钻出来,要从我们手里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我们要坚决进行反击。”
贺龙从文水人民如何久受日伪欺凌,讲到八路军为解救文水人民而浴血奋战,这次在解放文水城的战斗中有40多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还说:“青年人要选择好自己一生的道路。在中国存在两个党、两个政权、两种军队情况下,是和国民党蒋介石、阎锡山反动派站在一起,还是走到共产党、八路军方面来,这是关系自己一生命运的大事,一定要选择好。”贺总讲了他自己的经历,号召大家要走革命的道路。他接着说:“我们打下文水城,阎锡山是不会甘心的,可能阎匪兵会反扑过来。同学们如果不愿意受反动派的欺压,愿意投身革命,我们革命队伍是衷心欢迎的!”话音未落,全场师生掌声雷动。
贺龙最后郑重宣布:“为了欢迎同学们参加革命,让大家继续读书深造,我们决定成立一所学校,大量招收青年学生和教师,然后转移到后方去办,我当你们的校长,欢迎各位自愿参加。”全场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贺龙讲完后,和学校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挥手向同学们说:“同学们再见了,希望你们坚定地参加到革命阵营里来!”贺龙要走了,但师生们还是紧紧围着他不散,师生们蜂拥着欢送贺龙走出校门,与贺龙挥手道别。
9月4日,文水县庆祝县城解放大会结束后,贺龙对接管文水中学作出指示,将学校命名为“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并把他的随身秘书彭德留下,负责学校接管。组成接管文水中学工作组,成员有彭德、李凤年、董那、刘星火、刘振华等。工作组以抗战时期与敌工站秘密联络的张凤兰、牛振华、任万长等学生为骨干,紧密配合,深入细致地做师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并公开亮出“随营学校”的校牌,正式通知学生开学。学生们陆续返校,解除了有些学生怕家庭受牵连,怕远离家乡,怕当兵打仗等顾虑。
9月5日,文水中学、文水男子高小、女子高小的1000多名学生,集中在文庙前,八专署专员康世恩就阎军逼近文水城的形势讲了话,对师生撤出文水城作了安排。随后彭德副校长带领学生们撤出了文水城。
9月6日,学校进驻神堂村。9月8日学校转移到汾阳县冯郝沟村。10日上午,学校召开干部会议,彭德副校长宣布:张干臣为校务部主任,李凤年为组织科长,刘星火、董那、李六平、陈非之任学生队领导,并负责教学工作。彭德在会上传达了贺龙临走时的指示精神:“我是很疼爱这批青年学生的,所以把你留下来当副校长,全权托你去办!如有什么困难,跟我说一声,我来解决。我到了前方后,你若有事,要请示晋绥军区。”贺龙还指出:“学生们对我们还不大了解,他们受反动的奴化教育很深。我们办学就是要用共产党人特有的思想、作风、品德,用我们的言行,去接近、感化、启发、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我们共产党、八路军办的学校是要尊师如父、爱生如子,以此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念。”贺龙的谆谆教导和发自心扉的嘱托,坚定了学生们的信心和决心。学校经过一再转移,一路上又招收了许多学生,于1945年10月在离石大武镇(今属方山县)开学。
1946年7月1日,该校正式命名为“贺龙中学”。贺龙中学是以文水中学为基础创办的,这所学校至1949年7月中旬奉命停办,共为党政军培养人才3000余人。学生们牢记党的教导和贺龙校长的训诲,怀着革命的理想,背负着人民的重托,走上各自的战斗岗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