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将领刘步蟾
北洋水师将领刘步蟾
刘步蟾字子香,福建候官(今福州)人,生于道光30年(1850)。他幼年丧父,"事母至孝","少沉毅,力学深思。及长,豪爽有不可一世之慨"。1867年他17岁时考入求是堂艺局。
"求是堂艺局"是同治五年(1866)下半年成立的,他附设于当时的福建船局。是后来的船政学堂及海军学堂的前身。海军学堂专门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建立海军学堂是清政府为筹建近代海军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
海军学堂分为前学堂(法文班,学造船),后学堂(英文班,学驾驶),刘步蟾即是后学堂的第1届学生。这一届入学的共33人,以福建籍的学生居多,广东籍的次之。同治十年(1871)底,刘步蟾和同学乘"建威"练船,经厦门,香港南下新加坡,北上渤海湾,辽东湾等地进行航海实习。事后船政大臣沈葆祯上疏说:"当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期于精熟,归时则各童自行轮班驾驶","其精于算法量天尺之学者,则闽童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为之冠"。次年学生毕业"会考闽,广驾驶生(刘步蟾)复冠其曹"。光绪元年(1875)被派往台湾郎峤,查察日本营垒,后又升任"建威"管带(舰长)。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沈葆祯曾上"船工已竣谨筹善后事宜"疏,建议派前学堂学生"赴法国,深究其驾驶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得到批准。光绪二年11月。"选派船政学生出洋肄业章程十条"制订,规定出洋期限三年,考试成绩好的可以回国供职。
光绪三年正月。监督李凤苞带同前,后学堂学生共二十六人,取道香港,乘外轮分赴英法留学。刘步蟾,林泰曾,方佰谦,严宗光(复)等十三人到英国。刘步蟾被派在英国铁甲舰"马那杜"号任驾驶见习,学习海战战术,枪炮学。这些留学生学习成绩"颇为优异","未逊欧西诸将之品学"。光绪6年,刘步蟾等留学期满,得优等文凭回国。他先任守备,不久升游击,在"镇西"船任管带。光绪8年和11年,他先后两次被派赴德国购领定远,镇远,济远等舰回国。在归国途中,他以娴熟的技术驾驶舰只,"颇能举其职"。回国后,以水师参将"尽先补用",加总兵衔,任定远铁甲舰管带。随即升副将,赐号"强勇巴图鲁"。光绪14年,被提升为北洋水师右翼总兵(类似舰队中的支队司令),加头品顶戴。由于北洋水师提督(类似舰队司令)丁汝昌是陆军出身,未涉海军门径,所以有关北洋水师的操练,整顿事宜"悉委步蟾主持","一切规划,多出其手","华人明海战术,步蟾为最先"。
光绪二十年(甲午年,1894),日本在英美等列强支持下,终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海战有三次,丰岛海战是双方海战的遭遇战。
7月25日拂晓,在朝鲜牙山口外的小.岛丰岛西北海面,蓄谋已久的日本军舰吉野,浪速,秋津洲,用"不宜而战"的卑劣手段,突然攻击由牙山返航旅顺的中国济远,广乙舰。结果济远管带方伯谦率舰逃跑,广乙受重创驶撞海滩毁船。由清政府雇用的英国运兵船高升号和装载军械的操江号也正好由天津驶至附近。前者被日舰鱼雷击沉,船上的北塘防军八百余人溺海牺牲,后者被日舰俘获。
中日两国在8月1日同时宣战。日本舰只在黄海海域搜索中国舰只。准备扩大侵略,进行决战,夺取制海权。9月17日,终于在鸭绿江口西面的大东沟外黄海海面,爆发了一次激烈的海战。.
丰岛战后,北洋舰队集合在山东半岛的威海。8月底,清政府以日舰屡屡窥伺海口,命令舰队出海巡弋。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复说:"不必定与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以保船制敌为要,不敢轻于一掷"。
9月9日,丁汝昌率领舰队出外巡弋,12日返抵旅顺,15日夜,奉令从大连湾启程,护送5艘运兵船到鸭绿江口大东沟。次日中午抵达。17日上午军队全部登陆,近中午时,船队准备返航旅顺,发现海面有一只挂美国籍的舰队驶来。中午时,舰队驶近,一共12艘,改悬日本旗,对北洋舰队发起进攻。
双方接战时,日舰釆取鱼贯式的单纵列阵势,以速度最快的吉野,高千穗四舰居先。北洋舰队十艘,采取左右编队的分队纵列阵势,到正式接战时,排成人字形的后翼梯队。旗舰定远位置最前,"当先迎战",镇远在定远右边略后,其他8艘舰只分左右两翼向后展开。
战斗开始,定远舰桅楼被排炮击中,在桅楼督战的丁汝昌被震坠落,"左脚夹于铁木之中"……随被炮火将衣焚烧"。刘步蟾立即"代为督战,指挥进退",发炮击中吉野,"且引起火灾",随又指挥舰队以"人"字形的尖端拦腰切断日本舰队,"猛发右炮攻倭大队,各船又发左炮攻倭尾队三船"。到下午一时许日舰比睿被定远击中失去战斗力,挂出"本舰火灾退出战列"的信号,向西南逃窜。日舰赤城和西京丸(日本海军司令部长座舰)也被定远炮火击中受伤,相继仓皇驶离作战海域。但是其他日舰改用腹背夹击战术围攻北洋舰队。到下午三时左右,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先后受伤沉没,济远,广甲脱逃,只剩定远,镇远在刘步蟾和另一管带林泰曾指挥下继续战斗。定远几次起火,但刘步蟾临危不惧,指挥救火。,又用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使之丧失战斗力。炮战持续到下午五时半,日本舰只首先退出战场。这时定远的炮弹已将用尽。但刘步蟾仍率舰追击敌舰,终因速力不及而返。
刘步蟾在这次海战中依靠广大爱国将士,充分发挥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同年10月,李鸿章在"大东沟战状折"中说:"丁汝昌旋受重伤,总兵刘步蟾代为督战,指挥进退,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又发炮伤其松岛督船,并合击伤其左侧一船,……而邓世.昌,刘步蟾之功上下可没者也。"
北洋舰只先在旅顺经过修理和整顿,由丁汝昌率领,在10月18日驶抵威海,停.泊在港内。丁汝昌也几次率舰巡弋旅顺和渤海湾。准备"遇敌即战,相机进退"。11月上旬,日本陆军进攻大连,旅顺形势危急。丁汝昌曾去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率舰赴援旅顺,和敌人决一死战。李却把舰队当做自己的政治资本,厉声说:"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丁只得返回威海。11月22日旅顺陷落,清政府下令将丁汝昌革职,"仍暂留本任","以观后效"。他慨叹说."迨事吃紧,不出要击固罪,旣出而防或有危不足回顾尤罪。"此后,舰队困守在威海港内,即便出港巡弋,也仅局限于成山到登州沿海一带。.
2月3日,日舰终于对停泊在刘公岛,日岛和威海港内的北洋舰队发起进攻。先以舰只并利用已抢占的岸上炮台的大炮向港内的中国舰只炮击,但被击退。2月5日早晨,日本鱼雷艇从东口沿岸水浅处进港偷袭,定远舰中鱼雷,舱内进水 ,经过奋力排水,才未沉没。但舰身已经倾斜。刘步蟾下令将定远开到刘公岛铁码头外面,当作炮台使用。潮退时,舰身深陷泥里,舰上炉火熄灭。形势非常危急,刘步蟾大义凛然,对人说:"虽受西方教育,仍受中国礼教,苟丧舰,将自裁。"表示了以身殉职的决心。2月10日定远舰上的炮弹已经打光,丁汝昌,刘步蟾决定用水雷将船身轰散,又派广丙舰用鱼雷将靖远舰炸毁,以免落入侵略军手中。当晚,一些混迹于北洋水师的洋员和几个.无耻官吏,向丁汝昌劝降。"说明现在之境地,并劝其可战则战,苦兵士不愿战,则纳降实为适当之步骤.",遭到了丁的严辞拒绝。就在洋员门进行劝降活动的当夜,刘步蟾实践了"苟丧舰,当自裁"的誓言。终于服毒自尽,壮烈殉国。这时,他才45岁。
2月11日,丁汝昌命令残剩各舰突围,遭到了一些管带和洋员的拒绝。又下令炸毁镇远,以免资敌,也无人执行命令。丁汝昌无奈,被迫在当晚自杀。2月17日,日本侵略军开进刘公岛,李鸿章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终于坐以待毙,全军覆没。
刘步蟾还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对帝国主义分子保持警惕的爱国将领。
光绪十七年(1891)秋,丁汝昌率领舰队访日,抵达横滨。日本亲王曾在东京设宴招待舰队的全体军官,丁汝昌率各舰管带出席,唯独刘步蟾辞不赴宴。别人.问他原因,刘说:"日人奸宄无信,胆敢妄为,深恐假藉宴会,乘我不备,攻袭我舰。我必留舰预防不测。"
一个名叫琅威理的原英国皇家海军上校。在光绪8年来华任北洋水师的"总教习"。并被授.予副将(低于总兵)头銜,帮助训练北洋舰队。琅威理专横跋扈 ,妄图控制北洋水师大权。光绪十六年间,丁汝昌率舰巡泊香港。丁有事离舰,刘步蟾按规定从旗舰降下提督旗換升总兵旗,琅威理一向以"副提督"自命(清代海军制度,舰队只设一名提督),对此大为不满,认为刘步
蟾不该換旗帜,并以此向李鸿章提出责问,要挟"请放实缺提督"。刘步蟾对琅威理的嚣张做法,十分气愤。后来北洋水师肯定了刘步蟾的正确举措,琅威理理屈词穷,只好"怫然而去"。他回国以后还愤愤向人诉说,受了刘步蟾的所谓侮辱。
另一个叫泰莱的原英国皇家海军后备少尉。也曾混迹于北洋水师。担任"帮办定远副管带"。泰莱曾觊觎北洋水师"总教习"的职位,妄图控制北洋海军,由于受到刘步蟾等将领的抵制,反对而没有得逞。泰来因而怀恨在心,在甲午战争后30多年,写了一本"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的回忆,在书里挟嫌对刘步蟾多方诋毁,歪曲历史事实,把刘步蟾说成是一个怯战畏敌苟安偷生的家伙。
这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刘步蟾是一位富有民族自尊心,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分子控制的爱国将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