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唤熊网 > 杂谈 > >正文

​被历史遗忘的猛将,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武悼天王冉闵

摘要被历史遗忘的猛将,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武悼天王冉闵 当我们提到古代民族英雄的时候,相信大家最常说的就是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名将。他们抗击外族,抵御倭寇...

被历史遗忘的猛将,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武悼天王冉闵

当我们提到古代民族英雄的时候,相信大家最常说的就是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名将。他们抗击外族,抵御倭寇,维护汉民族的统一,确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美。不过,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英雄,几乎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我们汉民族。他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武悼天王冉闵

(本文设置有广告解锁内容,只需观看五秒钟,无需付费。原创不易,还请见谅)

冉闵,出生年月不详,一作染闵,曾名石闵、李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人。他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西华侯石瞻(冉良)的儿子,生母是王氏。

冉闵的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他的父亲冉良十二岁时被后赵明帝石勒俘虏,并令石虎收他为养子,改名石瞻。所以,冉闵刚出生时是姓石的。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极受养父石虎倚重。后来他娶妻生子,儿子冉闵果断敏锐,同样受到了石虎的疼爱,视为亲孙子。

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多有计谋。石虎继位后,封他为建节将军,爵位自西华侯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等职,是石虎极为倚重的武将。

建武四年(338年),石虎派大军征讨鲜卑慕容氏政权,冉闵随军出征。同年,后赵军在久攻棘城不克后撤退,途中被燕王慕容皝所派慕容恪部击败,损失惨重。当时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唯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此战之后,冉闵威名大显。

建武五年(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率军五万进攻荆州、扬州的北部边境。毛宝向庾亮求救,结果庾亮错判了形势,没有及时派兵。九月,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了晋将蔡怀。

此战大捷后,冉闵的能力得到了石虎的大力称赞,此后他多次参加与东晋的战争,并参与镇压戍卒梁犊兵变等,战功累累。冉闵作战勇猛,风格铁血强硬,与一般的汉人将领风格迥异,当时胡、汉各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太宁元年(349年)四月,武皇帝石虎驾崩,太子石世继位。石世的生母刘太后把揽朝政,任命张豺为丞相。张豺辞让不肯接受,请求任命彭城王石遵和义阳王石鉴为左右丞相,以此来安抚他们,刘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

石遵当时屯驻在河内,与平定梁犊叛乱归来的冉闵、姚弋仲、蒲洪(即苻洪)等在李城相遇,冉闵等人劝说石遵攻回邺城,讨伐张豺,继承帝位。石遵答应,于是与冉闵等人杀奔到邺城。同年五月,石遵攻打邺城,杀死了张豺,并在当月将皇帝石世废黜,改封谯王。没过多久,石遵就杀掉了石世,自立称帝。

石遵在攻打邺城之前,曾经对冉闵说,如果事情成功了,就立他为皇储。但当石遵即位后,却立石衍为皇太子,只将冉闵封为了辅国大将军、辅政等职,并暗中削弱他的兵权。冉闵颇感失望,心怀不满。石遵的心腹孟准等人得知后,都劝说石遵杀死冉闵。

太宁元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进宫,在郑太后(石虎的废后郑樱桃)面前讨论杀冉闵一事。郑太后说:“从李城回师进京,如果没有棘奴(冉闵小字),岂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骄纵,应当对他有所宽纵,怎么能急忙将他杀掉呢。”

这时,石鉴借故外出,派宦官杨环驰马将此事报告冉闵。冉闵胁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黜石遵。他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一作三千)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最终在琨华殿杀死了石遵,同时杀了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以及上光禄张斐等人。

石遵死后,冉闵拥立义阳王石鉴即位,自己出任大将军,进封武德王。冉闵专权,石鉴想将他铲除掉。太宁元年(349年)十二月,石鉴派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在夜里到琨华殿欲杀掉冉闵和李农,没有成功,引起了宫中的混乱。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当夜就在西中华门杀死李松、张才,同时又杀了石苞。

当时石鉴的兄弟新兴王石祗镇守襄国,他与姚弋仲、苻洪等人联合兵力,四处传递檄文,想杀掉冉闵、李农。冉闵、李农闻讯后,任命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和张举以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兵、骑兵,分路出发讨伐石祗等人。随后,冉闵、李农击杀孙伏都等,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在经历了一系列反对自己的事件之后,冉闵对于外族人的仇视达到了顶点。他下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中但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

冉闵颁布命令,只要能斩得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但凡文官都晋升官位三等,武职都授予牙门。于是在一天之内,有数万人被杀死。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使得死亡者高达二十余万。他们的尸体在城外,都被野犬豺狼啃食。对于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也依照冉闵以书信传达的命令,把他们杀死。在这场民族大仇杀中,胡羯族人遭受灭顶之灾,从此再无力量恢复。这就是著名的“杀胡令”

冉闵倒也不是只针对胡人平民,他在战场上与外族的厮杀更是激烈。

青龙元年(350年),冉闵率领军队在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斩杀燕军七万余人,斩首燕军上将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燕军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之名威震中原。

同年,冉闵推翻羯赵建立政权,改自己的姓氏为“李”,年号永兴,国号大魏。挟胜利之势,冉闵率军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 首战以三千骑兵突袭匈奴大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杀匈奴首级三万余人。 2 再战以七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敌人是闻风丧胆。 3 三战以汉骑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大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人。 4 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 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 六战以步卒不足万人斩杀慕容鲜卑军队十四余万不退反进,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在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威胁下,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不得不退出中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另一边,冉闵想“灭去石氏之迹”,于是将石虎的孙子三十八人全部杀死,在邺城的石氏家族被全部消灭。此事后,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为帝,冉闵假意要让给李农,李农以死相抗。

最终,冉闵在南郊登上帝位,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自己的冉姓。他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其妻董氏为皇后,其子冉智为皇太子。

冉闵继位后,清定九流,大力擢拔汉族士大夫,积极宣扬儒学文化和东晋制度。这不仅是基于迎合汉官群体“夷夏之辨”的现实政治需求,而且也反映了冉闵心理认同上偏“汉”的情感,有利于维护在“灭胡”事件之后维系冉魏政权的统治。

不过,冉闵发起的民族仇杀和连绵的战争,加之饥荒、疫病的袭扰,冉魏辖地渐小,人口锐减,农业生产陷于停顿,最终导致政权衰败。

永兴三年(352年),冉闵率军与前燕开战,他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

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儁,慕容儁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慕容儁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杀于遏陉山。

据《晋书》记载,慕容儁杀死冉闵后,遏陉山附近七里的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认为是冉闵的鬼魂在作祟,于是派使者前往祭祀他,追谥他为武悼(一作“悼武”)天王,当天便降下大雪(一说大冰雹)。

后人对冉闵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倾向,围绕他的争议千百年来始终不绝。但笔者个人认为,冉闵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华文明,不惜自己的声誉背负了1600多年的骂名,为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夺回了生存空间。凭借如此功绩,称他为汉民族的拯救者,毫不为过。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头条创作挑战赛##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文章首发挑战赛##历史##历史回眸#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