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月明:改嫁2次才知,前夫陈毅未死,88年上京寻夫了却心愿
赖月明:改嫁2次才知,前夫陈毅未死,88年上京寻夫了却心愿
“大姐,我是陈毅的夫人赖月明啊,您还记得我吗?”赖月明哭着对病床上的前全国妇联主席蔡畅说。
这是1988年的深秋,一位操着浓重江西口音的老人在小儿子的陪同下赴京,敲开了毛主席弟媳钱希钧的家门,想要与当时缠绵病榻已久的蔡畅会面。
钱希钧得知来意后,感到非常为难,“蔡大姐病了好多年了,现在连讲话都不方便,一般很少会面。”
赖月明没有灰心,她辗转找到全国妇联,表示自己是陈毅元帅的夫人,当时的人们只知道张茜是陈毅的妻子,工作人员在疑惑中选择上报领导。
本打算就此离京的赖月明在妇联领导的协调下最终在医院见到了睽违54载的蔡畅。
令众人惊讶的是,这位其貌不扬、身形佝偻的老人竟真的是陈毅的妻子,那么这位元帅夫人是如何与陈毅相识相知,又是为何流落江西54年的呢?
赖月明
相识相守
赖月明,1914年出生在江西兴国白石村,家贫如洗,三岁时就被过继给了叔父,叔父吸食鸦片成瘾,家道中落,14岁那年走投无路的叔父只得将赖月明卖给了杰村一户人家当童养媳。
1929年,红军解放了杰村,在杰村成立了妇女改善委员会,当时年仅15岁的赖月明被妇女们推举为主任,她也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2年,在瑞金列宁师范学习结业后的赖月明被组织上派到江西省委宁都担任儿童局干事。和省委的同志们住在一起后,赖月明很快融入了蔡大姐的大家庭。
蔡畅经常给赖月明讲解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工作办事时也将她带在身边增长见识,让她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赖月明也成为了这位无产革命家在苏区亲自培养的两位妇女干部之一。
不久,中央红军完成了一次对敌的反围剿战斗,充当辅助战斗角色的江西红军回到宁都进行短暂的休整活动。
少共省委组织人员进行慰问演出,赖月明作为唱歌的一把好手,与当时少共省委宣传部部长李美群共同压轴,对唱江西山歌,婉转动听的歌声打动了前来观看的许多红军战士们的心,这其中就有陈毅。
有一天赖月明正和其他同志一起打乒乓球,陈毅正好路过,便主动上来打招呼逗趣:“打得不错嘛,你这个小鬼头,怎么不理我?哈我晓得了,江西老表不好惹。江西嘛,山多水多田螺多,田螺妹子也多。”
赖月明素日里就不喜欢别人喊她“田螺妹子”,听到这话她当即停下来,有些恼怒地瞪着陈毅说“四川佬,你什么意思?我是田螺妹子,你是什么?”
陈毅
这话一出,大家都哈哈大笑,之后两人也就慢慢熟悉了起来,少共江西省委书记张绩之看出两人的意思,便想要从中撮合,他笑道:“这个月明很不错,要不要我帮你说说?”
陈毅听完笑着说:“是不是想让我请客了,那你们去跟那个小鬼头说说。”蔡畅听说陈毅对赖月明的印象很好,非常高兴,她有意说和这桩婚事。
陈毅自从肖菊英去世后,一直孤身一个人,蔡大姐对他很关心,要帮他重组家庭,在李富春和蔡畅夫妇的撮合下,赖月明羞涩地答应了与陈毅的婚事。
赖月明与陈毅的婚礼在宁都东门的一家餐馆里举行,江苏省委的有关同志都赶来祝贺,办了九桌酒席,钱是赖月明的15块公债券和陈毅平时积攒下来的伙食费凑起来的。
李富春、蔡畅夫妇
虽然他们的新房里只有简单的家具,赖月明却感到十分得幸福和满足,
流离失散
结婚后第二天,陈毅便上了前线,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人不断重复着重逢与离别的情节,夫妻二人的感情也在这不断分离中愈加深切。
转眼来到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伤亡惨重。
赖月明听说后担忧陈毅的安危,连夜赶到陈毅所在的驻地,警卫员把她请进了陈毅的房间,她掀开门帘,不禁大惊失色。
陈毅右腿缠满绷带,倚坐在床上,正在全神贯注地批阅文件。
听到有人进门,陈毅抬起头,惊喜地发现来人竟是赖月明。赖月明看着这幅场景,一时心酸与担忧涌上心头,她疾步上前,一头埋在陈毅肩上,泪水也控制不住地滚了下来。
在这段时间里,赖月明在陈毅身边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受伤的身体,还发誓今后死也不分开。
然而世事总是难以预料,不久,中央就决定让陈毅留在苏区指挥军事斗争,同时动员一批红军家属和一些伤病员留在地方继续坚持斗争,赖月明便是其中之一。
赖月明不愿与陈毅分开,苦苦哀求要留在部队,最后竟跪在了陈毅面前:“我生是红军人,死也要做红军鬼!”
陈毅眼含热泪,大声喊道:“月明同志,你要无条件服从组织的领导。红军走后,反动派一定会血洗苏区,你要带领后方的红军家属,把革命的火种传下去。”
第二天,赖月明被迫离开了陈毅,此后赖月明辗转来到兴国县东南部苏区,在这里担任妇女部长,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赖月明逐渐清醒过来,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
这期间赖月明曾经有机会回到陈毅身边,但考虑到来接她的特派员未经过陈毅的同意,又担心会给陈毅的工作拖后腿,赖月明拒绝这位士兵的好意,继续专注地进行妇女革命工作。
一直在深情等候的赖月明却没能等到团圆那一天的到来,10月16日,随着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国民党军占领了中央苏区,赖月明也在一次战斗中与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
图源网络
后来赖月明躲进南山妹妹家,外面的风声一日比一日紧,赖月明的心始终是悬着的,直到听说那个在江西做过军事指挥的陈毅被挖了心,赖月明终于崩溃,白天不敢表露出来,晚上便抱着妹妹痛哭。
半个多月后的一天,一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兵冲进南山村,一窝蜂地扑向赖月明住的茅屋,当时赖月明正从后山采野菜归来,远远看见这一幕,大惊失色,丢下竹篮掉头就跑。
从那以后,江西的革命队伍里,再也见不到赖月明的身影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针对革命力量的清剿终止。
陈毅先后多次派人到江西兴国寻访妻子赖月明,并在10月亲自前往兴国寻找,但得到的结果都是赖月明已经在白色恐怖中不忍迫害跳井自杀的消息。
这天晚上,陈毅对着凄凉的月光,回首往事,心中万分沉痛。他怀着忧郁的感情蘸满浓墨,写下了《兴国旅夜》这首怅然若惘的诗:“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争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余生无言
1959年的一天,江西于都县的一家杂货店,走进一位身材佝偻、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她艰难地往店里柜台探出身去,想要为背上哭闹不止的孩子讨一块糖吃。
突然她盯着掌柜台上的报纸,眼里发出惊人的光芒,她一边发抖一边伸手去探,只见报纸上挂着一副陈毅的照片,下面赫然印着一行铅字:“陈毅副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外宾。”
妇人一把抢起报纸,放在眼前反复端量,眼泪不住地从眼窝滚涌出来:“我的郎君,是你,你还活着。”
掌柜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望着这个发了疯似的女人,惊恐地说:“大妹子,这是陈毅元帅,千万可不能胡说 !”
原来这个落魄的中年妇人正是赖月明,她并没有死在当年的恐怖清洗活动中,关于谣传的她跳井自杀的新闻也是她父亲的杜撰。
那时赖月明与党组织失联,只能选择四处乞讨维持生命,后来她被父亲带人抓住,给她找了个补鞋匠的婚事,将她塞了过去,后来补鞋匠客死他乡,她又嫁给了一位退伍军人。
图源网络
赖月明背着孩子失魂落魄地赶回家,一进门就奔向衣橱将衣物打了个包袱,她要上京寻陈毅。
丈夫得知来龙去脉后说:“你以前怎么不说,现在我们是夫妻了,有了儿女,你不能走。”几个孩子也大哭着扑进母亲的怀抱,赖月明看着哭得像泪人一般的儿女,只得再次咽下心酸和苦楚。
1969年,赖月明给江西省委寄了一份厚厚的信,过了一个月,两位干部模样的客人敲开了她家的大门。
赖月明这才知道,当初陈毅和党组织都曾多次寻找过自己,但均误信了谣言,以为她早已不在人世,于是跟张茜组成了家庭。
陈毅和张茜
赖月明希望能去北京见陈毅一面,两位客人在了解到赖月明已结婚后说:“你已经有了你的家庭,子孙满堂,生活幸福,而陈毅也已经另有妻子,为了两个家庭,你还是不要去北京了,而且陈毅同志现在日子也不大好过。”
原本赖月明打算就此放弃,但一天晚上她突然梦见陈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向自己飞奔而来,他穿着军装,带着斗笠,八角帽上的红星闪闪发光。
梦里的陈毅还是年轻的样子,笑着对她说:“我要走了,你要不要一起走?”
梦醒后赖月明不禁嚎啕大哭,她感觉到这个梦不是个吉祥的征兆,因此下决心想要去北京见陈毅一面。
陈毅
她逢人便昏昏沉沉地说:“给我几角钱,我要上京,他的命或许不长了。”然而赖月明最终也没能见到陈毅最后一面,陈毅逝世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赖月明击倒了。
她把丈夫叫到床前,无力地说:“你去厅堂替我立块灵牌,帮我烧几柱香,这是我对陈毅最后能尽的一点心意了!”
1979年,赖月明向有关部门投书表意,希望能恢复党员身份,1985年,她又向《中国妇女》杂志寄信,编辑读完这封承载着一位老人沉甸甸记忆的信后,立即将信转交给了蔡畅的秘书蔡阿松。
信中记述了赖月明如何因为叛徒出卖成为县委的幸存者,缘何被父亲嫁给了一个补鞋匠,又是如何在反动派围堵之下丢失了自己的党员证的大致经过。
她写到,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恢复党籍,但我没有停止交党费,自解放到现在,我总是将一角钱按月锁进一个小箱子,三十年不间断。
赖月明说,自己投书给蔡大姐,不是想得到特殊照顾,只是想去北京再见大姐一面。
蔡畅看完赖月明的来信,泪流满面,她当即向秘书口授了意见:解放后,我没有向中央提一个要求或解决私人问题,但这件事希望中央予以重视尽早解决。
意见和信赚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四个月后处理意见直飞于都县委。
信中肯定了赖月明的革命历史,希望在政治和待遇方面,能够给她一些照顾,适当帮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她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表明她蔡畅多年因病住院,婉言拒绝了赖月明来京看望。
蔡畅
1988年,赖月明听说蔡畅可能不久于人世,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在小儿子方斌的陪伴下赶到北京。
久卧病榻,已经丧失说话能力的蔡畅挣扎着在北京医院接见了这位“亡故”数十年又“死而复生”的老友,赖月明晃着蔡畅的手,眼泪扑簌簌地掉落。
陈毅与赖月明的爱情悲剧,在动荡的年代中谱写了一曲凄凉的哀歌。赖月明一生对党和光明不懈地追寻,为党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青春革命力量。
她将终生的信仰执着于共产主义,在革命中领导群众,在胜利后默默坚守。
没有炮火中飘扬的五星红旗、激昂的冲锋号角,以及赖月明、蔡畅这些妇女干部在大后方的砥砺支持,就没有共产革命力量的延续,就没有如今的新中国。
我们要歌颂他们,正是因为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畏奋战和不屈斗争,我们才能获得现在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