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八路军部队,陈赓的386旅,多次让日军叫苦不迭
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八路军部队,陈赓的386旅,多次让日军叫苦不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知道李云龙所在的386旅骁勇善战,每次都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让日军恨得咬牙切齿四处围剿,却怎么也找不到386旅主力的踪影,气得日本鬼子在坦克上写上“专打386旅”的标语。
《亮剑》剧照“专打386旅独立团”
其实,这个让日军闻风丧胆的386旅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剧中386旅旅长的原型正是赫赫有名的陈赓将军。
那么问题来了,386旅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386旅对日军做了什么让其如此气急败坏?
强将手下无弱兵
陈赓,是我国开国十大将军之一。
曾在黄埔军校学习,是黄埔一期学生,不仅能力出色,还深受蒋介石看重,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
在担任386旅旅长前,陈赓就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了。
蒋介石
他曾参与东征战役讨伐陈炯明,加入北伐队伍打列强除军阀,还经历过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
在红军长征的土城战役中,陈赓曾率军阻击敌人,在紧急关头扭转了战势,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
毛主席在战后毫不吝啬地对他夸赞道:“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看人的眼光是极准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不得不握手言和,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军接受了国民党的改编,陈赓所在的队伍被编入国民革命军129师386旅,由他担任旅长。
陈赓
刚整编完的386旅很小,小到只有两个团,两个团的总人数加在一起只有七千人。
386旅不仅人少,分配到的武器装备还极差,不仅枪械老旧,只有几挺重机枪,没有大炮,甚至在最开始只分配到三千多支枪,平均两个人用一支枪。
因为许多战士在打仗时是用大刀和红缨枪来与日军短兵相接,所以386旅也被称为“尖刀旅”。
然而,386旅在陈赓的指挥下,仅凭借着这些落后的装备,就把日军揍得屁滚尿流,成为日军噩梦。
陈赓
386旅的首捷:七亘村伏击战
1937年9月,日军依照计划从张家口一路打到了大同,向太原进发,但在忻口地区受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
为了使南下顺利,日军派出精锐部队直逼娘子关。
娘子关地处河北与山西的交界处,自古以来都是军事要塞,不管是要保护山西,还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关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937年10月11日,日军对娘子关发起猛烈地进攻。
尽管晋绥军坚守在娘子关,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却也敌不过日本人的猛烈火力,伤亡惨重。
娘子关
不久,晋绥军被日本军队团团围住,娘子关岌岌可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赓接到上级指示:带领386旅驰援娘子关。
陈赓临危受命率领386旅昼夜不停地向娘子关进发。面对日本人势如破竹,陈赓非但没有畏惧,反而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与日本人交手。
到了娘子关附近后,陈赓对敌情和地形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发现娘子关七亘村周围的山路宽度十分狭窄,最窄的地方两米都不到。
山道南侧的地势陡峭,多数土坡的高度在10米以上,山道的后面,是一条深达数十米的沟壑,是一个绝佳的埋伏地点。
七亘村
与此同时,386旅截获的日军情报显示,日军第20师团的辎重部队一千余人会在10月25日经过七亘村。
最后,陈赓决定在七亘村发动伏击战,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借此阻挡日军的迂回进攻,切断日军的后援,为娘子关内的晋绥军争取喘息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在陈赓的指挥下战士们没有向敌军前锋发起进攻,而是耐心地等待日军辎重部队的出现。
不过一会,日军的辎重部队在三百多名步兵的掩护下一步一步地走进386旅战士们的视线内。
一声令下,战士们开始向埋伏圈里的日本鬼子开火,把猝不及防的鬼子打得人仰马翻、四处逃窜。
七亘村第一次战斗经过要图
听到冲锋的号角声,战士们拔出背上的大刀,冲入已经溃散的日军部队,与他们展开了一场血战。
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后,我军以10余人的伤亡,歼灭日军300余人,还缴获了日军所有的辎重。
因为陈赓认为急功近利的日军一定还会再走七亘村这条捷径,所以386旅在首胜后并没有撤离七亘村,反而在佯装撤退后又偷偷返回埋伏,等待着下一波的日军。
而日军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为自己已经栽了一跤,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仅如此,日军还自以为中国军队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打两次伏击。
七亘村伏击战
即使这样,日军还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惨痛教训,在进入七亘村前先用迫击炮开路,埋伏好的战士们在炮火的攻击下依旧纹丝不动,让日军误以为没有埋伏,放松了警惕。
等日军进入了伏击圈后,386旅又一次发起猛烈的攻击,由于日军这次比较谨慎,386旅只击毙了一百多名日军。
七亘村的伏击,是386旅进入山西后的第一次战役,让386旅名声大振。
第2战区副司令卫立煌更是称赞386旅:“游击、游击,真是神乎其神,还是八路军机动性强,连续两场大胜。”
而日军则是在386旅的两次埋伏下,吃了大亏,丢了面子,对386旅恨之入骨。
卫立煌
神头岭伏击战:日军辎重兵的噩梦
如果说386旅在七亘村伏击战让日军闻风丧胆,那么后面的神头岭伏击战就是日军的噩梦。
1938年3月,国军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丢掉了大片国土。
为了缓解前线国军的压力,挫败日军的嚣张气焰,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命令陈赓去摧毁日军的后勤补给线。
陈赓接到命令后,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会议决定采取“引蛇出洞,围点打援”的方法,把伏击地点敲定在神头岭。
但是,陈赓在实地勘测后才发现,神头岭空空荡荡、视野开阔,跟地图上的神头岭截然相反,根本不是埋伏的好地方。
神头岭地形(画作)
好在神头岭还有一些晋绥军修建的防御工事,不仅可以作为386旅的掩体,还靠近公路线,便于发起突袭。
神头岭的地形虽不利于埋伏,但陈赓觉得,这种空旷的地形可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日本人肯定会在这里掉以轻心,我军刚好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
为了不让日军起疑心,陈赓要求士兵们不要对周围的树木和树木进行任何的改变,哪怕是被踩踏的杂草,也要顺着风的方向扶正,以免露出马脚。
1938年3月16日凌晨,陈赓按照战前的部署,派了一个团佯攻黎城,与敌军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城里的日军在遭到攻击后立马向外求援。援军从潞城浩浩荡荡地朝着神头岭走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然和陈赓预料的一样,日本的援兵司令发现神头岭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根本不是埋伏的好地方,于是也就彻底放松了戒备,甚至还催促着军队加快速度,前去增援。
当日军的援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成千上百的手榴弹落在了他们的脚边,在他们身旁爆炸。
枪声四起,阵脚大乱的日军直接成为了战士们的活靶子,神头岭也成了日军的葬身之地。
据陈赓回忆,在神头岭伏击中,敌人被歼灭一千多人,俘虏数十人,这在当时还是第一次。
除此之外,386旅还缴获了日本人六百多匹骡马、步枪550支,使386旅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陈赓指挥下的386旅不但把日军打得屁滚尿流,还让日军在长邯公路上的补给受阻。
神头岭战斗地图
香城固伏击战:神奇的口袋阵
除了七亘村和神头岭的伏击战,386旅还在香城固的伏击战中重创了日军。
1939年1月,日军决心拔除129师这个心腹大患,调集三万余人,向129师发动“扫荡”,企图将冀南抗日根据地一网打尽。
为了反击日军的“大扫荡”,八路军主力分成若干组,与当地武装进行分区作战,与日寇在平原上展开了游击战争,巧妙地与敌周旋。
陈赓也带领着386旅对日军开展了游击战,在黑夜,386旅的战士们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待敌人反击时,战士们早已撤退不见踪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386旅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战术不断袭扰着据点内的日伪军,破坏铁路。
但由于装备太过悬殊,386旅带给日军的杀伤力就像隔靴搔痒。
面对386旅的攻击,日军非但不屑一顾,反而盛气凌人,派出大量的机动部队对386旅穷追不舍。
陈赓抓住敌人求战心切的弱点,向刘伯承提出建议:“小鬼子这么猖狂,我们不如好好找个地方给它来个伏击,杀杀它的锐气。”
刘伯承对陈赓的想法表示赞同,然而,冀南平原的地形平坦开阔,当时还正是冬季,周围没有植被的掩护,光秃秃一片,根本无法开展伏击战。
刘伯承
于是陈赓鼓励全体干部都去考察地形,还打了个有趣的比方:“人是活的,想吃肉,还怕找不到杀猪场吗?”
王新亭政委也说:“要多向本地的农民求教,就一定会有一个坟场,可以来安葬小鬼子。”
最后邱县的香城固落入了陈赓眼中。
香城固一带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沙河故道,河两边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柳和野枣树,河中央是块洼地。
张家庄在河道的西南方向,附近有一条数丈高的大沙丘,绵延五里左右,河道的西南方向是庄头村,与张家庄遥遥相望,构成了一道天然的钳形防线,是一个诱伏敌人最好的“口袋阵地”。
陈赓
陈赓高兴地说:“这是一个极佳的埋伏地点。这厚厚的河沙捆住敌机械化部队手足的最好绳索!”
勘察结束后,陈赓就召开了作战会议,做出了作战部署。
按照作战方案,386旅的战士们在河西岸筑起了一条两千五百米长的菱形战壕,将周围的村落都给封堵住,形成了一个“口袋型”的包围圈。
万事俱备,只欠敌人上钩。
1939年2月8日,386旅的一支部队夜袭威县,与敌人激战了两个钟头。
第二天清晨,战士们在四个城门架起云梯,摆出一副攻城的阵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军一看这架势,以为是八路军的主力来了。
日军本来就在寻找八路军的主力,这时又遭到了连续的攻击,气急败坏之下,派遣大批部队去追。
担任诱敌任务的部队打打停停、欲擒故纵,牵着日军的鼻子朝着香城固的“口袋阵”一步步走来。
一路上没追上八路军“主力”的日军气急败坏地疯狂追击,不一会儿,便一股脑儿地钻进了八路军布置的“口袋阵”。
见日军全部进入口袋,386旅立马扎紧了口袋。一时间,日军被打蒙了。
香城固伏击战经过要图
傍晚时分,日本人被逼到了一个狭窄的地方,歼灭全部日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战士们冲出战壕,像是一头头猛虎,扑向鬼子。
刹那间,喊杀之声四起,鬼子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满地都是日本人的尸体和哀嚎。
386旅在这次伏击战中,不仅击毙日军中队长安田,还歼灭二百五十多名日军,8辆汽车、坦克被烧毁,并缴获一门山炮、两门92式步兵平射炮、一门迫击炮、步枪120余把,而386旅仅仅只有五十多人的伤亡。
这次胜利,不仅给日本人的骄横侵略之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粉碎了日本人“占领平原,消灭八路军”的图谋。
386旅部分军官合影
自此,陈赓指挥的386旅成了日军的眼中钉。
在后续的扫荡中,日军在前排的装甲车上写下“专打三八六旅,专打陈赓”的标语。
日本鬼子畏惧386旅,而老百姓爱386旅,他们把386旅亲切地叫做“我们的部队”。
386旅在山西三战三捷,他们作战风格强硬、灵活,敢于打大仗、打恶战,是中国的“第一劲旅”,陈赓的名声也由此传开,让日军闻风丧胆。
虽然陈赓将军和386旅的战士们都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为祖国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后人铭记。英雄们虽已逝去,但精神永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