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人们都穿什么
民国时期人们都穿什么
民国时期的服装是中华民族服装历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封建帝国服装制度的终结,新的共和政府服装文化的建立。其文化形态充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类型。早期创建新的服装文化的艰难,以及后来服装文化的丰富多彩,构成整个民国服装发展的完整链条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服装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有识之士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改变传统服装制式,已经刻不容缓,与放足、断发一样重要,这是革除陋习,使服装便于工作,便于生活。民国服装变化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由于国内外生产布料技术的大幅提高。这些中外生产的衣料,大大地丰富了衣服的颜色和款式。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服装变化有明显的社会痕迹,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演进的。在旧的服制被更替,新的服制尚未成熟之际,新旧服饰交替出现。
一开始,西式服装以其方便实用、合体的优点得到年轻知识阶层和上层人士的青睐,并渐渐在一般民众中流行开来。但对西服的缺点,当时有人描述得淋漓尽致,诸如领带卡脖子、硬领不舒服、手套不方便,等等,均为中国人所不习惯,价格也比较昂贵。出现这样的感觉,也是因为西装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服饰,故而有了强烈的对比。
这时候,怎样使西服平民化、大众化,尊重中国人的穿着习俗,是推进服装改革的关键。提倡国货加速了西洋服饰中国化的进程,中山装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而且融人日本文化的元素。
旗袍的出现,既反映了中国人的服装传统,又嵌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的文明。旗袍是女性在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服饰,至今依然流行。这是中国的旗装与外国的缝纫方法及审美理念相结合的新式服装。
从民国时期开始,服装的功能区分逐渐清晰,制服已经成为某个职业的标志。警察有警察的制服,军队有军队的服装,老板穿的是长衫,伙计则穿短衫都有一定的服装规定。
民国是现代服装的发轫时期,奠定了中国 20 世纪以来服装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正确的倡导与有识之士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民国服装不断进步,到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样化的服装文化更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此外,民国时期所形成的服装礼俗对以后的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