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知识问答:赏灯缘由及汤圆食用之规
元宵节知识问答:赏灯缘由及汤圆食用之规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报道(记者 上官云)元宵节,中国传统重要节日,每年公历正月十五举行,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或元宵。新年伊始,大地迎春,这个节日的标志性活动包括赏灯、猜灯谜、耍龙舞狮、秧歌表演等,目的在于庆祝旧岁圆满结束及祈愿新春吉祥如意。民间以汤圆与元宵区分,寓意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生活美满。“正月十五闹元宵”意味着农历正月大节日来临,特有的习俗像是舞龙舞狮、社火活动等,这种集体狂欢活动展现出个人与群体相互依存的特性,将欢乐气氛传递至一切社区公共场所。
资料图片:元宵节民众挥舞龙灯。杨华峰 摄影
何谓“元宵”为何“热闹”呢?元宵起源可追溯千年前,源自“爆竹炸响,放烟火花,庆贺秋收”的习俗,至今仍保留着众多娱乐活动,例如舞龙舞狮、闹社火等。这些习俗打破生活常规,表现出其狂欢特性。无论是“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堂两元宵”描述的热闹场面,还是其集体参与的特点,无不鲜明阐述了元宵节作为集体狂欢节日的文化背景。
元宵节有哪些节日主题?农历正月是元月,正月十五乃新年第一个满月,举家欢聚共享象征团圆之汤圆,故“团圆”为首要节日主题。除此之外,元宵节还蕴含了众多神秘信仰元素,例如带着期待和恐惧色彩的迎接紫姑习俗,以及诸多色彩浓厚且热闹非凡的活动,例如舞龙灯、猜灯谜等,其中蕴含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元宵时节青年男女孕育浪漫爱情故事,成为另一重要节日主题。
多元文化内涵应当如此!例如早在东汉时期,燃灯庆祝元宵节已然盛行。唐朝更是夜晚灯火辉煌,巨型彩灯灯轮、灯树、灯柱聚集,官府不再禁止夜间活动,人人享受到狂欢乐趣。宋朝《东京梦华录》中的繁华景象描绘,从严格礼仪规范中释放压力,成年男女分享欢乐时光,使灯会呈现出浪漫诗韵。明朝时,京城官吏放假十天,东华门外灯市极其热闹。此外,明代作家张岱《陶庵梦忆》记录了杭州龙山元宵节放灯情景。总而言之,元宵节赏灯习俗打破了生活束缚,起到调节、补偿日常生活的作用。
元宵节是何时成为节日美食?据历史记载,自宋代以来,“猜灯谜”“舞龙灯”已是元宵节必备的娱乐活动。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表示,汤圆与元宵在外观和制作方式上有所差异。元宵节以全家团圆、幸福和睦寄托温馨祝愿,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成为了节日不可或缺的特色食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