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唤熊网 > 杂谈 > >正文

​古巴永不为奴:地处美国后院,古巴如何搭起“社会主义堡垒”

摘要古巴永不为奴:地处美国后院,古巴如何搭起“社会主义堡垒”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这样一个国家,它承载着浪漫的革命理想,也历经了数不清的苦难与沧桑,它就是古巴。古巴的故事...

古巴永不为奴:地处美国后院,古巴如何搭起“社会主义堡垒”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这样一个国家,它承载着浪漫的革命理想,也历经了数不清的苦难与沧桑,它就是古巴。古巴的故事,从革命者的热血与抗争中缓缓展开。

一切要从一位年轻医学生的旅程说起。1950 年,埃内斯托・格瓦拉在暑假骑着摩托车游历阿根廷农村,次年更是踏上长达 9 个月、8000 公里的南美之旅。在这片土地上,他看到壮丽风景,更目睹了百姓的苦难:智利山矿衣不遮体的矿工、马丘比丘食不果腹被地主欺压的贫农。

埃内斯托・格瓦拉

这场旅行让他觉醒,认识到整个南美大陆被美国这只 “大章鱼” 笼罩,其触手深入社会毛细血管疯狂吸血。回到阿根廷,格瓦拉在日记中宣告旧我已死,他决心投身革命,解放南美。

1953 年大学毕业后,他前往搞土改的危地马拉,却因美国中情局扶持雇佣军推翻当地政府而被迫逃亡墨西哥,在那里,他遇到了改变古巴命运的人 —— 菲德尔・卡斯特罗兄弟。

菲德尔・卡斯特罗

古巴,这个面积仅 11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3.2 个海南岛大小的国家,自 1492 年被哥伦布发现后,便陷入了被殖民与争取独立的漫长挣扎。1515 年西班牙殖民者修建哈瓦那,开启残酷统治。

19 世纪中叶,古巴人掀起独立革命,1868 年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1895 年何塞・马蒂带领革命党继续战斗,眼看胜利在望,美国却借口 “缅因号” 爆炸介入,撇开古巴与西班牙签约,花 2000 万美元 “买” 下古巴,随后开始占领与控制。

何塞・马蒂

1901 年的普拉特修正案,更是让古巴的 “独立” 沦为笑柄,美国借此掌控古巴政治、经济命脉,禁止其发展制造业,将古巴变成蔗糖产区,肆意压低糖价,导致古巴饿殍遍野。

在这样的背景下,古巴共产党成立,多次发动罢工反抗美国扶持的独裁者。1933 年虽成功赶走独裁者,却又被巴蒂斯塔趁乱掌握军权,开启新一轮独裁统治。1952 年巴蒂斯塔再次策动兵变,自认总统。

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卡斯特罗,他出身地主家庭却心怀革命理想,13 岁就带领工人罢工,14 岁给罗斯福写信,后来考入大学还参加多地革命。1953 年,卡斯特罗计划起义,却因准备不足而失败被捕,在法庭上发表了著名演讲《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卡斯特罗

1955 年他前往墨西哥避难,与格瓦拉等人相遇,1956 年乘船回古巴,登陆时遭遇袭击,仅 12 人幸存。他们躲进山区打游击,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老卡团结群众、宣传革命,还通过纽约时报记者的报道,让自己和格瓦拉成为世界革命人的精神偶像。1959 年,起义军胜利进入哈瓦那,古巴革命成功。

革命成功后的古巴,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卡斯特罗虽自称民族主义者,希望古巴独立自主,搞土改时先拿自家土地开刀,还分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土地,这引起美国强烈不满,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开除其 “美洲户籍”。

古巴无奈向苏联求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61 年猪湾事件,美国支持的古巴反对派登陆被迅速消灭,古巴还借此向美国索要 6200 万比索物资。1965 年,卡斯特罗将执政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此后,古巴在卡斯特罗领导下推进工业化、普及医疗和教育,取得显著成就。但苏联解体后,古巴经济遭受重创,开始改革开放却因离美国太近而小心翼翼。

古巴的医疗和教育成就举世瞩目。医疗上,医生水平平均,人均拥有医生数量高,医疗成本低,自主研发众多领先药物,还消除了艾滋病,新冠疫苗也成功上市。教育上,识字率高达 99.9%,政府大力投入,各级学校公立免费,还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然而,这些优势也带来财政压力,医疗领域出现药神与医生勾结、机构臃肿效率低的问题,教育方面则因经济封锁就业机会少,学生躺平、混子增多。

古巴的医疗

如今,古巴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美国政客的冷战思维,让制裁持续,古巴人民上街抗议,美国媒体却搞假新闻、拜登还声称支持抗议人士,却不肯解除制裁,甚至在疫情时阻碍中国对古巴的援助。

尽管如此,古巴在苦难中依然保持着独特魅力,这里没有阶级和种族问题,百姓生活水平超南美平均。古巴离美国太近,开放可能引发政治危机,不开放经济又难以发展,但古巴人民和共产主义者们的理想信念从未改变。

古巴教育

卡斯特罗从非共产主义者成长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精神鼓舞着无数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人。古巴,这个充满苦难与希望的国家,未来之路虽艰难,但值得我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愿古巴的同志们好运,在追求独立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章来源:小王Albert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