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纪念品
生于70年代|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纪念品
随着国博“凤冠”冰箱贴的爆火,越来越多地方的纪念品出圈,古建博物馆的“天宫藻井”、成都的“熊猫花花玩偶”、大同的“ 莲花小佛”钥匙扣……
我不禁回想起小时候,母亲出差带回来的“唐三彩套马”和“小兵马俑”陶塑,这些纪念品蕴含着当地的特色,涉及建筑、文化、风景等,极具观赏价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正上小学,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留存有流行的纪念品,代表着那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今天我就带着大家回顾几种。
一、毛主席像章
伟人像章属于特殊的纪念品,承载着人们对于那段历史的独特记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表达对伟人的热爱和敬仰,全国兴起佩戴毛主席像章热。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成为最时髦的配饰,报纸上还配发了《关于毛主席像章、毛主席语录章及其佩戴方法的说明》。
作为珍贵的纪念品,家家都有不少枚毛主席像章,同时也被爱好者们人收藏。我家有个亲戚就非常热衷于此,他从各处收来的像章足足有百十多枚,像章的产地遍布全国,面容的位置、背景的颜色、纪念语录等各不同,其中不乏稀有品种。他时常拿出来给我讲解,像章的出处、意义、稀有程度等等,一枚枚像章的背后,蕴藏着一段段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
二、人民公社煤油灯
对于70后,对“人民公社”这个词也许有些陌生,资料上说“人民公社制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政社合一体制,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结合的分配制度。由“人民公社”衍生出很多生活日用品,例如人民公社瓷碗、铜盘子等,是那个特定时期的印记。
“人民公社万岁”字样的老煤油灯是人民公社时期常见的照明工具,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日用品。小时候家里时常停电,蜡烛和煤油灯便成为备用光源,在黑暗的夜晚给我带来一丝神秘感,无数次作业就是在这样静谧的光晕中完成的,我非常享受这份“聚光”。
1983年“人民公社”被取消了,也不停电了,可我家的煤油灯仍保留着,安静地“站”在角落里。它不仅仅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一家人难忘的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三、计划生育宣传画
1970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在全国推行,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即结婚晚一点;不要连续生;每对夫妻最多只能要两个孩是历史的见证子。与其相对应的宣传画、宣传标语贴满大街小巷。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表现家庭和睦、少生优生的温馨场景,也有揭示人口过多带来社会问题的警示。
到了1980年,“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响彻了大街小巷,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计划生育新标语,宣传画也随之发生改变。上小学时每次穿过胡同口,我都要望一眼拐角的墙画,上面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景,画底部的标语我至今还记得:直接写着“民族要振兴,人口要控制”。
那时候年画也有不少是“计划生育”题材:年轻的母亲抱着白胖的女儿,两个人笑得和鲜花一样,暗示父母们不要“重男轻女”。直到2015年国家放开生育政策,允许每个家庭生第二个孩子,这些宣传画才真正走下历史的舞台。
这些老纪念品记录着各时代的社会风貌,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故事,每次翻看,仿佛有股巨大的吸力带着我穿越时空,再次回到那些光荣岁月。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