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王飞黄?这是对抗日老兵最大的侮辱
抗日老兵王飞黄?这是对抗日老兵最大的侮辱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悲壮的苦难行军,无论是何党派的抗日人士都值得我们尊重,但是某些无良自媒体竟然靠着国人对抗日将士的尊崇而肆意捏造所谓的抗战老兵并将所谓的抗战老兵凄凉的晚年述说出来来试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今天就来说一位在网上非常有名的所谓远征军老兵王飞黄。
你们就不能统一编造一下经历吗!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他是黄埔17期毕业生同时还是戴安澜师的中校营长,出生于1919年。
以下是某百科关于他的百科的片段。
既然要打假那么就从两个平台分别打假。
短视频平台打假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黄埔17期,第二个戴安澜师长麾下中校营长。
黄埔17期实际上并没有这个称呼,准确的说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7期。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7期一共有三个批次的录取分别为三个总队。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第一总队(1940年4月15日至1942年4月12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第二总队(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第三总队(1940年6月12日至1942年2月15日)。
而戴安澜将军赴缅作战是在1942年2月16日,率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
而戴安澜将军殉国是在1942年5月26日,也就是说一个黄埔17期的毕业生竟然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内成为中校营长?
黄埔军校包括中后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养的是初级军官。我们以原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张修忠老先生的简历来说明情况。
男,汉族,1922年生,湖北天门人,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曾任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1940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炮科;历任排长、上尉参谋、连长、少校参谋、中校参谋、中校课长,经历了国民革民军滇西远征和正面抗日战争,期间在1941年参加反攻宜昌之战;1949年随部队起义。
可以看到张老先生初始职务最高应该不过是中尉排长,我们这位王飞黄是特殊贡献还是特殊技能能够从军校毕业不过短短3个月就从中尉一跃而至中校营长?
某百科打假
显然百科的编纂者要稍微懂点常识。
这次没提第几期了,而是笼统的以中央陆军学校第五分校来代替。
但还是捋一下时间线,1937年入伍,随即参加第五分校的考试并被录取。这段经历看着是很正常但是却经不起任何的推敲,首先第五分校主要是培训未经正规教育的初级军官,1937年入伍就成为了初级军官?虽然国民党军队的军官来源饱受诟病但是1937年入伍且旋即就担任初级军官这本身就不符合常识,国民党军队的初级军官来源其实算是非常正规的,有以下几个来源,扩军之前的老兵,随军教导队出来的士兵,以及各军校的毕业生。而这位王飞黄一个都不是。换句话来说这位王飞黄显然连参加第五分校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注意这里提到的几次战役,河口战役,桂柳会战,雪峰山会战,湘西大会战。
河口战役根本没有这个战役,这里就算编纂者少打一个字是老河口战役。
而贵柳会战应该是桂柳会战,雪峰山会战和湘西大会战本身就是一场战役。
老河口战役是1945年3月27日-4月8日发生在湖北老河口地区的一场战役。
而雪峰山会战即湘西大会战发生在1945年4月9日-6月7日发生在湖南邵阳一带。
如果这位能同时参加这两场战役那只能说是相当厉害了。必须的会分身术才能在参加完老河口战役后又参加湘西大会战。而且更重要的是其说其一毕业就加入廖耀湘的部队,可老河口战役根本就没有廖耀湘部队参战的记录。
这里就更加不符合事实了,其说其是廖耀湘的部队,而1942年是廖耀湘已经是22师的师长,而戴安澜是200师的师长。根据历史1942年3月,廖耀湘率第22师远征缅甸,配合盟军对日军作战,但战局出现了逆转,英国人决定放弃缅甸,新5军西渡怒江,接应第200师从同古撤退,杜聿明率军部回国,廖耀湘则带领3000余人撤退到印度。第22师和先一步达到印度的孙立人的第38师组成新1军,军长郑洞国。第22师在印度兰姆伽整训。
我们假设当时这支22师的部队的尖刀连并没有跟随廖耀湘撤退到印度而是一直跟随200师,那么这里一个根本问题就出现了,其在百科中叙述在经过几次战役后部队退到喜马拉雅山下。而这里他去一直跟随戴安澜将军的部队通过缅北回国。两地相聚可是1000多公里,难道这位老先生能够会瞬移?
而同样的问题是其描述的经过几次战役后部队退到喜马拉雅山下,根据描述这是第一次远征军,而兰姆伽是靠近印度恰纳肯德邦格雅的一个小镇这里在呢么也不叫喜马拉雅山下因为这里离喜马拉雅山脉还差400多公里。
查遍了黄埔十七期和中央陆军学校1938-1941年的资料都没发现有叫王飞黄的人名,为什么是1938到1941年是因为第五分校有两种学制,步兵科1年,炮兵科1年半。
我尊敬抗战老兵因为是他们的血肉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正因如此我十分痛恨那些假冒老兵和编造这些假冒老兵历史的自媒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