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本地人揭露朝鲜真实生活现状
看下本地人揭露朝鲜真实生活现状
多年前,我曾踏上了前往神秘国度——朝鲜的旅程。彼时的我们仅凭一腔热忱,虽经历种种限制,却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体验与故事。眼下,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形势变幻莫测。因此,我决定分享当年的经历,以及那些从未公开过的照片,希望能让大家对朝鲜有更全面的认识。
所有旅游团都有固定线路,我们也不例外。在平壤,导游朴春英滔滔不绝地介绍这片国土的“福祉”。按她所说,幸福和物质无关,朝鲜居民人人平等。
导游描绘的理想生活
导游如数家珍般罗列出朝鲜式平等:首先是住房福利,全体公民的住房由国家免费提供分配,城市居民每户平均80至100平方米,新造房屋可达150至180平方米。这类住房只与家庭人数有关,金牌运动员、功勋演员才会享受更高规格的待遇,包括家具和装修费用全免;普通人的待遇依然相差无几。城市用地热供暖,农村烧煤,城市居民仅需支付象征性费用,农民则完全免费。
这些人是去为领袖献鲜花的。
之后,她谈到了完全免费且先进的教育与医疗制度。从托儿所到大学,甚至在职培训,都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同样,医疗服务在朝鲜是免费的,依靠医生分区负责制,朝鲜成功防控多次疫情。而在生育政策方面,导游提及被称为“英雄母亲”的多胎妈妈都是国家重视的对象,平壤医院以豪华设施迎接这些生命的诞生。
另一个亮点是交通,统一低价票价,无论距离长短,且常由单位为员工负担。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也由国家统一规划补给。
然而,这些话语听起来异常完美,不免令人质疑。毕竟,一个集权国家是否真的生活如此理想?
在大巴车上抓拍到的街边众生相
意外邂逅的真相
在旅游即将结束之时,我们偶遇了一位会中文的朝鲜居民。为了他的安全,我姑且称他为“李先生”。
李先生,本籍中国,五十年代随妻子移居朝鲜工作,如今在某医院担任副院长,工资最高档,每月薪水仅合人民币300元。耄耋之年仍工作不辍,他说在朝鲜没有退休工资,不上班便无收入。
住房问题上,李先生戳破了导游的幻境:大多数住房面积不过40平方米,他已享受特殊待遇才能拥有80平方米的住所。面对这样的生存窘境,他发自肺腑地流露出无奈与心酸。
更令人震惊的是,尽管李先生社会地位较高,他与国内亲人三十多年无法相互探访。朝鲜不仅与韩国隔绝,连对友邦中国都保持如此政策。
临街大楼的一层都是商铺,但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因为既无装饰也无广告。这张图片是透过窗子拍的,似乎是个文具店。
朝鲜的交警很辛苦,一律上岗指挥交通。
揭开的冰山一角
令我难忘的是,李先生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把手挡住半张脸,然后轻声说,如果不带领袖像章,它可能意味着严厉惩罚。这一举动让我联想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仿佛是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让我看清两个时代的紧密关联。
我们的导游介绍说,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平壤实行错峰上下班制度。但即便如此,高峰期排队的人群依然常见。然而,到底多少人在为他们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领袖雕像献花?
走在平壤的大街小巷,透过车窗遥望普通百姓,我们目睹了他们匆忙中抽空吃冰棍,或在简陋的商铺前徘徊。导游仅带我们参观市中心一家针对外国游客的友谊商店,那里的商品价格对当地人而言无异天价。
导游急切镶嵌的光辉画卷,与李先生道出的真实现况形成强烈反差。权力与贫富差距是否已使得表面的平等无所附着,而剥落的内核只剩下一纸空洞的承诺?
身处两极化信息之间,我们如何判断其中的真伪?谁的故事更加接近真实?在国家机器背后,普通人又该何去何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