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唤熊网 > 杂谈 > >正文

​清朝本无国旗,后来“黄龙旗”是怎样被清廷广泛使用的?

摘要清朝本无国旗,后来“黄龙旗”是怎样被清廷广泛使用的? 清朝没有国旗。 “黄龙旗”是如何被清廷广泛使用的?这是由于现代新型舰队的建立。 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

清朝本无国旗,后来“黄龙旗”是怎样被清廷广泛使用的?

清朝没有国旗。 “黄龙旗”是如何被清廷广泛使用的?这是由于现代新型舰队的建立。

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旗帜争夺东正教旗帜。这里的许多旗帜其实都隐藏着不怀好意的意图。

也听我详细解释一下。

1.李泰国的旗帜

1862年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朝计划建立一支新海军,并由阿斯本指挥。这位阿斯本先生,光听名字就不像清人。其实他并不是清朝人,只是因为当时清朝和满清的文武都找不到懂新式海军的人,所以只能暂时找个外将来追赶。 。

在海军组建过程中,当时负责此事的李泰国认为,海军应该悬挂国旗以表明其国籍,以便其他海军能够识别自己。于是他向清朝官员提出制定官旗的建议,并设计了“绿田中间两条黄带”样式的国旗。

上图_李泰国(1833-1898),英国人,海关第一总税部

这个李泰国虽然名字不错,但实际上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他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变动来到中国定居,因此逐渐成为一名“中国专家”。

但这对于清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鸦片战争期间,此人向处境陌生的英军出谋划策,特别是制定了攻打京城的作战计划。

在随后的中英谈判中,此人更是“言辞嚣张、狂妄”,激怒了当时的钦差大臣桂良。然后他建议“官方文件应该用英文发送”和“应该允许基督教传教士”。 “长江应开放”等诸多割权辱国的法案。

总之,这个人虽然中文说得比一些清朝的人还好,但内心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国人。

由于上述原因,清朝并未采用他的样式,而是宣布使用清海军所用的三角黄龙旗。

上图_罗伯特·赫德(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英国政治家,1854年来到中国

不过,这个李耀明显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不顾清政府的反应,向英国政府提供了自己设计的旗帜和船旗,并与阿斯本达成协议《阿李条约》——阿斯本唯唯诺诺。由李泰国改写而不是清朝的直接命令,李泰国有权拒绝执行皇帝的圣旨。

这些情况深深激怒了清政府。因此,当1863年挂着李泰国设计的旗帜的舰队返回清朝时,舰队就地解散,李耀明本人宣布解职,由赫德接任海关专员。

上图_古董明信片中的黄龙旗2. 三角黄龙旗

如上所述,当李泰国设计的旗帜被拒绝时,清政府表示有意使用三角黄龙旗。

这面黄色的三角龙旗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面旗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62年。当时,在一些各国使节会面的地方,清政府看到西方列强有旗帜可以飘扬,而自己的国家却没有旗帜可挂,这就损害了“天朝帝国的威严”。于是采用“三角黄龙旗”作为官方船舶的旗帜。

由于国际旗帜是方形而非三角形,1881年李鸿章授权北洋水师使用方形黄龙旗。整个旗帜为黄色,内侧有一条五爪青龙。不过,此时的方形黄龙旗仍是北洋水师使用的军旗,而非国家旗帜。

时光流逝,到了1866年,当时的首相府制定了第一面模仿外国国旗的国旗。这面旗帜依然是三角形,底黄,四边绿蓝,中央一条青龙,左边有一个标题。红太阳就是清朝著名的黄龙旗。

当然,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带有“蛇形怪物”的旗帜确实不是什么好旗帜。

上图_洋务运动期间,清朝设立总理府外交事务部

首先,按照当时海上航行的惯例,升起黄旗就意味着向其他船上的医生寻求帮助,更何况当时很少有旗帜是尖头设计的。康有为曾满腹讽刺地说:“他视龙为大兽,视黄为病旗,不但不尊重,反而轻视、嘲讽,以后一定要改变态度。”

随后,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正式批准《北洋海军章程》,规定“黄底青龙戏红珠”大清海军旗为大清国旗。从此,大清国旗倒在了地上。几十年来,它已经飞遍中国各地。

上图_1889年美国海军设计的黄龙旗样式

其实,关于清代黄龙旗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据说咸丰时期就有三角龙旗。所谓“旗中龙”其实始于咸丰年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一位来自美国的使者,名叫威廉。当时广东海上海盗较多,因此不少华商在航行时会悬挂外国国旗寻求庇护。这位威廉写信给清政府,希望清政府赶紧设计自己的国徽和国旗,以方便清商航行时使用。结果,清朝官员感到尴尬,请礼部起草国旗。因为中国人喜欢龙旗,所以他们最初决定采用红底三角形的龙旗。

但有资料显示,从这个时期开始,龙旗只允许官方船只使用,民间商人不得非法使用。

上图_伯林格姆(1820年11月14日-1870年2月23日)是美国著名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

3. 伯林格姆旗帜伯林格姆旗只是清旗倒地之前的一个小插曲。伯林格姆也不是清朝人,而是此时担任中国驻欧美使节的美国本土人。

与之前坏脾气的李泰国相比,先生算得上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国际朋友。在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六年间,他始终尽职尽责,赢得了清朝许多重臣的青睐。

于是他回国后,被任命为清朝出使欧美的外交使节。

出使之际,大使突然发现清朝没有国旗是不礼貌的,于是他设计了一面悬挂的国旗。

这面旗帜的风格是“黄底,四周蓝边,中央有一条飞龙”。

不幸的是,这面旗帜没有得到清朝的承认。

不过,这面旗帜与清朝完成的黄龙旗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可以充分看出清朝对伯林格姆和李泰国的不同态度。

上图_伯林格姆前往美国的使命,1868 年

事实上,国旗是国际交往中用于国家识别的符号。它是在各国之间基于平等关系的交往中逐渐衍生出来的。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没有国旗的概念。还有,清朝是“天国”。 “上国”不必对蛮夷小国一视同仁。清朝自己的旗帜往往是贵族的家旗或者是八旗弟子所使用的权力标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对国旗有了模糊的认识。清朝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没有考虑设计国旗,是因为清朝认为蛮族需要这样的旗帜,因为他们来我国进行贸易时,必须能够识别他们是地主。 。但我大清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不需要去蛮夷之地进行交易。这就是为什么我不需要国旗。在清朝人眼里,它只是一面用来表明自己来自哪里的蛮族旗帜。

前面提到的中国商人模仿外国国旗的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史称“亚罗事件”。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清政府既不想设计国旗,也不允许商人悬挂蛮族旗帜。这直接导致清朝商人没有旗帜可以使用,被国际上视为“无国籍”商船或“海盗”。

清政府只是不想让商人做生意,这与他们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上图_宣统时期图画书中的黄龙旗《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

上图_仿古旗帜--黄龙旗

有趣的是,1912年宣统退位时,隆起的历史距离1862年的北洋舰队正好有50年。

龙旗作为官方旗帜的历史已经结束,但龙旗本身的历史还没有结束。清朝灭亡后,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飘扬龙旗了。 “上海商人竞相制作龙旗,争先恐后,各争先机。”但有的龙旗制作过于招摇,被认为是复辟机构,被警方以“扰民罪”处罚。这大概就是清朝龙旗的故事。它背负着历史耻辱的背包。只有今天,海燕河准备好了,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审视当年的闹剧。

文:伟鼎君

参考:

【1】《清代国旗考》 教育民众

【2】《近代国旗小史》刘作忠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推荐阅读